为何投资人纷纷涌入新能源行业

2019-03-25

一、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巨大
1、行业增速迅猛

2018 年我国新能源车产销量分别为 127 万辆、125.6万辆同比增长 59.9%61.7%全球占比过半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

 

2018 年全球新能源销量约 210 万辆渗透率 1.34%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处于初期阶段未来渗透率将快速提升预测2020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约 3%到 2025年电动车全生命周期成本将会低于燃油车之后因为在能源费用上的巨大优势电动车在性价比环保操控性等方面的优点将得以充分显现

我国2019 年-2021 年新能源汽车全部产销量预计分别为 170 万辆232 万辆308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9%36.5%32.4%新能源汽车整体 2019 年-2021 年年均复合增速约为 34.3%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根据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的预测预计 2019 年-2021 年我国动力电池需求分别为 84GWh124GWh164GWh同比增速分别为 48%48%33%其中由于乘用车的高速增长及三元锂在乘用车中的渗透率持续提升,2019 年-2021 年三元锂动力电池需求分别为 55GWh91GWh128GWh同比增速分别为 66%64%41%渗透率分别 66%73%79%预计 2019 年-2021年的三元锂年均复合增速高达 57%

 

2.市场驱动

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主要由于市场驱动随着主要部件动力电池的成本不断下降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也在提升将得到更多的市场认可电动车将对燃油车形成替代

预计到2023 年左右动力电池售价降至0.65 元/Wh平均成本降至0.45 元/Wh

基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和原材料价格稳步下降高速增长预计动力电池不含税售价有望在2020 年降至约0.8-0.85 元/Wh平均成本降至约0.55-0.60 元/Wh届时新能源汽车可完全脱离补贴发展预计到2023 年左右动力电池降至约0.65 元/Wh平均成本降至约0.45 元/Wh届时新能车将相较于燃油车具有更高性价比优势进入全面普及阶段

动力锂电池价格预测

动力电池电芯实际能量密度可由公式——电芯能量密度(/)=(正极材料比容量(/)∗电压()∗正极材料质量())/(正极材料质量+负极材料质量+电解液质量+隔膜+铜箔+铝箔+外壳等配件) (g)计算得到

①动力电池成本下降的核心推动力之一能量密度的提升

基于目前的价格体系假设动力电池物料成本不变则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每提升 10%每Wh 成本可降低 9%每提升 40%每 Wh 成本可降低 29%每提升 100%每 Wh 成本可降低50%考虑到目前的电池平均能量密度约 140Wh/kg2020 年提升至约 220Wh/kg动力电池包成本凭借能量密度提升成本可降至约 0.60 元/Wh实际应用中随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生产环境和设备要求更高并需要额外加装更多安全控制设备实际成本会比理论值略高

为了提升能量密度除正极材料的性质决定电池能量密度之外有效的减轻负极电解液和动力电池外壳配件的质量也有助于提升能量密度如果把圆柱方型电池的钢壳和铝壳替换成铝塑膜是减轻外壳重量的有效方法这就是软包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如果把液态电解液替换成固态电解质并且把石墨换成金属锂就是发展固态电池的基本思路

高能量量密度锂电池技术路线,能量密度的跨越式的提升电池代际更迭的过程或远比想象中缓慢基于IEA 对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预测改变动力电池四大材料而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方法如下

正极材料未来的技术路线是向高镍三元锂的方向发展预计到2020 年前三元532 和622 材料将占据主流

到2025 年左右高镍811 材料才会广泛使用2025 年之后有望向高电压尖晶石材料LNMO的方向发展

负极材料将由石墨向硅碳材料最后向金属锂材料演变电解液则是向胶状高分子高电压电解液及聚合物高分子材料的方向发展到2030 年左右新兴电池体系如锂硫电池和锂空气电池才有望得以规模化使用

从2018 年实际有效的提升能量密度的方法来看从532 三元锂换成高镍622/811 三元锂电池仍然是主流现在谈电池技术代际的更迭或还为时尚早

优化目前的技术稳步提升能量密度是趋势对比2017 年和2018 年的推荐目录可以明显发现2018 年实际能量密度中枢由2017 年的125Wh/kg 提升到145Wh/kg同比提升16%

2019 年一月最新一批次的推荐目录显示我国量产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最高已达到182Wh/kg预计2019 年我国主流电池能量密度中枢在160-170Wh/kg能量密度最高水平或接近200Wh/kg

乘用车自2018 年以来平均能量密度基本稳定在140Wh/kg 以上从配套电池类型来看三元锂电池在乘用车车型中的占比由2017 年的78.4%提升到了2018 年83.5%

 

②动力电池成本下降的核心推动力之二原材料价格下行

 

2018 年锂钴资源价格超预期下降由于库存周期原因动力电池成本或在2019 年因原材料价格下行出现显著下降对三元电池包的成本进行拆分正极材料占比约34%所有动力电池原材料占比成本约66%由于锂钴原材料成本对电池成本的影响是线性的由于锂钴原材料价格已经下降约50%正极材料价格有望在2019 年持续回落受益于正极材料成本下降电池包成本可下降至约0.85 元/Wh 左右如果2019 年其他原材料有20%左右的价格下降空间则通过原材料价格下降三元锂电池包成本可降至约0.75-0.80 元/Wh

碳酸锂价格

2018年锂产品价格接近腰斩

 

2019 年开始锂矿供给相对过剩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后或有反弹基于CRU 和Roskill 的预测2019 年开始锂资源供给将进入相对过剩阶段目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维持在8 万元/吨左右长期来看目前碳酸锂价格将继续回调但短期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或将超预期新能源汽车放量带来阶段性需求高峰国内碳酸锂价格不排除有反弹的可能如果国内盐湖锂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碳酸锂价格有望冲击10-12 万元/吨的水平

钴价依然保持快速下跌之势2019 年2 月20 日MB标准级钴报价16.05-0.95-18(-1.3)美元/磅合金钴报价15.9-17.35-0.6美元/磅较2018 年最高点下降约65%国内的SMM2 月20 日报长江1#钴价格为30.5-32.5 万元/吨无锡不锈钢交易中心2 月20 日钴1903钴1905钴1903 分别报26.75万元/吨26.0 万元/吨26.4 万元/吨钴价指数267.5 较2018 年最高点下降约61.2%

3.政策推动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还受益于政策驱动包括补贴政策和双积分政策补贴政策将逐步退出未来十年将依靠双积分政策托底行业增长下限

1.补贴政策

2019 年补贴额度或大幅退坡但补贴政策有望持续至2020 年

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事件2019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迟迟未落地据第一电动报道2019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或将大幅退坡续航200km 以下的车型或将失去补贴虽然补贴退坡幅度较大但续航300km 以上的车型或将仍有2 万元/辆以上的补贴新能车补贴政策有望持续到2020 年

2.双积分政策

(1)双积分政策内容

2017 年9 月27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联合公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基于该政策规定2019 年4 月双积分政策中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即将正式实施政策要求乘用车企业2019 年-2020 年的新能源汽车车积分比例分别不低于10%12%需要注意的是两年合并考核

此外工信部在2019 年2 月1 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编制工作启动大会上明确表示正在研究2021 年之后的积分比例要求鉴于目前的实际完成的积分比例情况高速增长认为2021-2023 年积分比例要求有望大幅提升

2025 年油耗目标需达4L/100km燃料消耗量积分2017 年11 月4 日工信部发布关于2016 年度2017 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2016-2017 年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负积分需抵偿归零该项政策已于2018 年4 月1 日正式生效

(2)积分测算

企业测算

2018 年我国乘用车销量约2371 万辆预计2019-2020 年乘用车产销量分别约为2300/2400万辆由于合资车企单车平均积分约2.8 分2019 年合资车企品牌车型占比增加假设未来单车平均积分约为3.3 分按2019 年-2020 年10%/12%的积分要求需要新能源汽车积分分别为230/388 万分则2019 年-2020 年新能源乘用车最低需求数量分别为70/118 万辆以上测算是基于整个行业整体产销量的积分比例测算由于要求的积分比例是针对每个企业的最低限值因此新能源汽车积分正式执行时最终行业整体的积分比例有望大幅超越规定的10%/12%最低限值

特别是合资品牌积分比例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17 年自主品牌积分比例 15.9%合资品牌积分比例0.5%2018 年自主品牌积分比例超30%自主品牌达到2019 年-2020 年的积分比例要求已经毫无压力合资车企方面在2018 年开始投放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量超10 万辆积分数量从2017 年的7.5 万分上升到28.4 万分但积分比例升至2.1%距离2019 年目标10%的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合资车企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两年新能源汽车增长的主要动力

油耗测算

据工信部数据2013-2017 年油耗负积分分别为-958-794-355-154-169 万分2013-2017 年百公里油耗目标要求分别是6.9L6.9L6.9L6.7L6.4L单车油耗负积分分别为-0.74 分/辆-0.57 分/辆-0.37 分/辆-0.33 分/辆-0.26 分/辆,可见产生负积分的燃油车其油耗每年大约可降低约0.2-0.3L/100km

考虑到自2018 年油耗要求逐年加大到2020 年提高到5L/100km年均提升达0.5L/100km到2025 年油耗要求提升到4L/100km燃油车达到该水平难度较大未来三年单车油耗负积分数和产生负积分的车辆数均会大幅增长高速增长预计2018 年-2020 年累计油耗负积分将超1400万分考虑50%的油耗负积分可关联抵扣则其余负积分均需新能源汽车积分抵扣假设新能源汽车单车平均积3.3 分则需额外生产新能乘用车约为72 万辆/年如果再加上新能源客车和专用车的数量预计2020 年新能车年产销量将超200 万辆

(3)双积分政策对车企的影响

积分可以交易但是买积分将直接降低公司利润

2016-2017年积分交易价格或为每分1500元左右若照此计算比亚迪因新能源车开发拥有的积分价值为9亿元左右而生产燃油车较多的长安福特负36万分长城汽车负30万分的油耗积分意味着分别需要花费5.4亿元和4.5亿元来买积分

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吉利汽车上汽集团等平均消耗量积分超过了100万分在74名车企中积分总量排名靠前

有56家车企的平均油耗量不达标如奇瑞捷报路虎汽车有限公司长城汽车长安福特四川一汽丰田汽车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等传统车企的油耗量积分也为负十几万分

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特征分析

1.传统汽车零部件消费锂电动力锂电的比较

①盈利周期性与传统汽车零部件相似动力电池行业长期盈利也将受行业周期和车企新品周期影响而消费锂电由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单价较低更换周期相对较短受宏观经济变动影响较小因此行业周期性表现相对不强

②季节性动力电池行业受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影响装机量呈现季节性波动消费锂电产销量受消费电子产品影响一般下半年高于上半年

2.财务维度对标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与海外汽车零部件巨头

①营收和净利润:未来动力电池行业面对的是万亿元级别的市场空间因此作为全球行业巨头未来 CATL 将会成长为千亿级公司对应利润数百亿

②毛利率国内动力电池享有低成本带来的毛利率优势但行业毛利率中枢还将在补贴完全退坡之前继续下行

③净利率目前动力电池企业的净利润率水平远高于海外汽零企业其核心原因还是巨额补贴带来的高毛利润率导致中国车用发动机行业净利率在 7%-9%的水平由于动力电池对上游原材料和下游车企的议价能力明显强于发动机企业因此动力电池行业盈利能力会更强其净利率中枢可能在 8%-10%左右

④ROA:差距主要源于净利率本质上体现了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对国家巨额补贴的依赖

⑤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一旦补贴完全退坡动力电池行业能够真正实现市场化发展后应收账款周转率将会比现在有明显改善低存货周转率主要源于库存商品占比的大幅增加高速增长认为这是企业基于对未来的乐观预期积极备货的体现

因此随着行业未来发展趋于稳定动力电池企业存货周转率会逐步提升

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护城河分析

动力电池行业与汽车零部件行业相似有着较高的护城河技术壁垒客户认证壁垒资金壁垒成本优势取决于规模技术与产业链布局等形成了动力电池行业的主要护城河

1.汽车零部件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

①目前整车制造商对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含量可靠性精度和节能环保等要求越来越高在选择供应商时将从技术实力产品质量供货能力和成本等方面慎重考量而汽车零部件行业涉及跨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众多这需要企业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团队支持

②汽车车型的更新换代周期逐步缩短各大整车制造商为了保证市场竞争力往往要求供应商参与到整车产品的同步开发中以保证零部件能与整车同步推出同步升级这就要求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模具制造能力

③动力锂电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成熟应用均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锂电池属于复杂集成品产品综合性能指标要求高电芯的性能受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影响很大对配方工艺及品质管控要求高性能并不是由单一原材料决定的如能量密度会同时受到正负极影响循环寿命受到隔膜及电解液的影响与此同时电芯制造工艺复杂工序繁多包括涂布辊压分切制片卷绕组装注液化成分容等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电池的性能各工序的误差累积是造成单体电池性能差异性的主要来源

④动力锂电还处于技术快速更迭时期技术路线多样化高能量密度是未来发展趋势

⑤技术的进步还能带来制造效率的提升以及减少昂贵原材料钴的用量从而降低成本

2.客户认证壁垒

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进入整车制造商供应链的要求严苛步骤繁多认证时间长

首先必须经过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TS16949成为候选供应商接着还要满足整车制造商的特殊标准和要求也就是合格供应商认证如福特 Q1 认证最终才能成为整车制造商采购体系的成员其中合格供应商认证通常按照技术评审质量体系评审价格竞标产品试制小批量试用批量生产等几个阶段由于认证体系较为苛刻因此从产品开发到实现大批量供货整个过程一般需要 2-3 年的时间

由于整车制造商开发一个合格供应商需要耗费大量成本且产品的开发和验证过程漫长切换供应商还要面临较大的质量风险因此整车制造商一般会谨慎选择供应商——特别是动力总成系统供应商认证通过之后整车制造商会和零部件制造商将形成较强的稳定合作关系并在产品研发模具开发等方面对零部件制造商进行支持新进入的企业需要在产品质量价格和谈判能力等多方面显著超过原有供应商才能获得销售渠道因此汽车零件行业有着较高的客户认证壁垒动力电池行业在客户认证壁垒上与汽车零部件行业极为相似

一方面锂离子电池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一致性快速响应能力等因素是客户选择生产厂商的主要依据产品得到市场检验和得到客户认可通常需要较长时间锂离子电池厂商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才能获取客户的信任

另一方面整车企业多采用向合格供应商定点采购的模式通过对供应商的认证与评估确定其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能力产品品质等都能够达到要求后才会与之建立定点的供应关系

动力电池系统作为汽车重要部件之一在一款车型的生命周期内需持续供货整车企业一般不会轻易更换电池供应商因此锂离子电池企业的品牌对能否进入整车企业供应链具有较强影响客户粘性强

 

3.护城河之三资金壁垒

汽车零部件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的制造行业前期需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生产设备且产品的开发设计模具开发成本较高同时生产经营过程中又需要垫付较多的营运资金以保证原材料的采购资金的周转和生产销售规模的扩大因此较大的资金投入要求对新进入的投资者形成了较高的门槛

四、新能源汽车行业概览

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公认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并出台相关政策或者投入项目,大众、宝马、通用等行业巨头纷纷进入指明未来发展方向。根据德国《明镜周刊》的报道,规定2030年之后禁止销售燃油车,仅允许新能源车。

基于环保考虑,其他国家也出台相似法规限制燃油车。新能源汽车技术路径多样,目前期望较高的还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车由于成本高、基础设备面临较大的障碍,在特定场景下有其应用价值,短期不会成为主流。因此,在此重点讨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产业链。

五、新能源汽车解决三大痛点

(1)缓解能源危机。截至2017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首次突破3亿。其中汽车达2亿,仅次于美国。但从人均保有量看,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增长潜力。中国人均保有量排88位,还有增长空间。中国目前的原油对外依赖度达60%,预计2020年前后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70%。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以降低石油消耗,将有效缓解能源危机。

(2)改善燃油车带来环保问题。汽车是空气污染物的主要制造者,机动车造成的污染占大气污染的25%,给民众健康带来严重影响,环保问题显得迫在眉睫。

(3)实现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汽车产业是个万亿级的产业,政府希望改变国内传统汽车行业大而不强的局面,推动本土汽车在该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是接近于同一起跑线上,差距不大。以比亚迪、宇通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出口到欧美日等市场,充分体现国内相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细分领域下的投资逻辑

产业现状上、中、下游的投资的逻辑:上、中游材料、零部件企业率先受益,相关公司业绩增长明显,这是短期重点投资领域;下游需要谨慎投资;后服务市场值得关注,但目前应保持观察。

(1)碳酸锂、氢氧化锂方面,碳酸锂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预计短期1-2年价格维持高位盘整、小幅上涨态势。锂云母提锂、盐湖提锂作为锂辉石提锂的补充,将缓解碳酸锂偏紧局面。拥有上游资源型碳酸锂加工企业将有较高投资价值。随着三元材料大规模的应用,尤其是高镍的NMC622、811的大量使用,将带来氢氧化锂的高速增长,由于三元高镍型产品必须用氢氧化锂,所以从事电池级氢氧化锂相关公司值得关注。

(2)正极材料是电芯四大核心材料之一,占成本40%左右,国内动力电池正极以LFP、三元材料为主。三元材料受益于政策导向,发展较快。业内大部分以NMC 111、532为主,部分研发较强的企业开发622、811、NCA材料,向高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发展。LFP由于客车渗透率较高,但随着大巴三元材料解禁,增长呈放缓态势。

目前LFP的高端产品尚可,低端产品已经产能过剩,可能未来储能会给LFP带来新的机会,这个领域现阶段保持谨慎。投资重点关注能量产高镍、高电压三元材料的相关公司。

(3)负极材料占电芯成本超过10%,行业集中度高,深圳贝特瑞、湖南杉杉、江西紫宸、星城石墨等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从投资角度而言,目前行业龙头和从事硅碳负极研发的企业值得关注。

(4)隔膜是锂电四大材料当中技术壁垒较高的一种高附加值材料。干法膜已经完成国产对进口的替代,有产能过剩的担心;湿法膜正在进口替代的过程中,受益亍三元动力电池使用湿法膜,细分领域增速较快。

(5)电解液国产化率越来越高,但高端产品仍是日韩企业领先。近几年各路涌入电解液行业的资本较多,电解液扩产速度较快,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电解液领域总体投资机会不大,关注在动力电池的新型溶剂、高电压、新型锂盐、添加剂及配方有较强研发能力的企业。

(6)除了电池的主要四大材料外,部分壁垒较高的辅助材料也有一定投资价值,如:碳纳米管作为电池的导电剂、软包电芯的铝塑膜、水性粘剂等。碳纳米管作为锂电池导电剂具有导电性能优异、热传导性优异的特性,特别是高倍率情况下。在动力电池领域逐步渗透,存在一定投资机会;铝塑膜目前国内90%左右都是进口,行业格局有点像多年前的隔膜,技术壁垒高。随着软包在乘用车领域放量,铝塑膜领域有较大投资机会。

(7)电芯方面,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大量扩产,行业格局已定,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短期除了部分行业龙头外,其他投资风险较大。长期而言,在固态电池方面有核心技术的团队值得关注,但产业化估计需要5-7年时间。

(8)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主要有永磁同步、交流异步和开关磁阻三种,新能源汽车主要用永磁同步电机。现阶段主要有三类市场参与者:传统电机生产企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整车企业内部配套。整体而言,电机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有不少差距,行业竞争比较激烈,且资产又比较重。对该领域的投资比较谨慎,只有极少量拥有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的电机企业具有投资价值。

(9)电控对整车性能影响较重要,由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电机和电控高效匹配,所以两者出现深度合作甚至并购整合的趋势。这块出现不少有较强研发能力的团队,如上海大郡前几年在这个领域创业做得比较成功;同时像汇川技术、英威腾、蓝海华腾等变频器企业也向这个领域渗透,竞争格局也比较激烈,如英威腾专门成立英威腾电动汽车驱动技术公司深耕这个领域。电控相对而言资产较轻、技术门槛相对高。对于在功能集成化、控制算法、性能优化方面有优势的公司有较高投资价值。

(10)BMS及Pack电池管理系统:BMS相当于燃油车的发动机控制器,而且其关系到电池安全问题,属于非常核心的模块。电池管理系统也是特斯拉引以为豪的技术优势之一。这个领域三大主要参与群体:独立第三方、部分整车厂的BMS团队、部分电池厂的BMS团队。尽管存在整车厂和电池厂的竞争压力,但BMS这块大部分公司自己做不好,这给具备较强研发能力的独立第三方BMS团队带来机会。这个领域的格局有点类似燃油车发动机的ECU,最终大部分市场份额掌握在不做发动机的博世手里。Pack相当而言资产重、门槛低,除了跟实力较强的整车厂或电池厂深度合作外,其他不具备投资价值。BMS属于高技术门槛、轻资产,值得重点关注。

(11)政府高层提出汽车产业的十大发展目标,强调路线上要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目前新能源汽车方面存在两大主要参与者:传统整车厂、新兴互联网造车公司;汽车经销商作为一股重要量的力量也有积极参与的迹象。新兴互联网造车企业在信息化、智能化、体验感优化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新能源汽车核心本质还是在车上,这点跟互联网金融的逻辑相似。互联网人曾经在手机领域取得一些成就,但最终还是被实力界的华为、OPPO等超越。而汽车比手机要复杂得多,难度上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具有强大产业资源整合能力、资金支撑实力的公司有机会跑出来,这就决定了只有极少数互联网人造车会成功。

(12)智能网联被作为汽车产业的突破口之一,被各界寄予厚望。汽车网联化主要由车内网、车载网和车际网构成。车内网通过应用成熟的基于CAN总线等技术建立一个标准化的整车网络。车载网终端通过3G/4G等蜂窝通信技术与互联网进行无线连接。车际网基于DSRC/LTE-V等短程通信技术形成的移动自组织网技术。智能网联涉及通信、终端、平台等多个技术体系,从智能汽车到智能交通延伸到汽车后市场,涉及众多领域,包括芯片、摄像头、夜视仪、各种雷达、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策略算法、制动系统等多个领域。这个领域的投资机会比较丰富,值得深挖,但估值已经不便宜。

(13)充电桩作为行业的基础设施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速度,但由于其短期投资巨大、盈利困难,这决定现阶段以政府投资为主导、民营资本为补充的形式。目前国家电网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普天占10%。该领域鱼龙混杂,在高额补贴的驱动下,大部分厂商没有耐心做好产品,标准混乱不统一的,导致投资难度大。而电桩运营目前只有在特定区域、使用率高才可能盈利,投资价值并不大。与其关注充电桩还不如关注给充电桩提供核心部件的公司,尤其是直流充电桩,如开关电源模块、MOSFET芯片、充电机等。

(14)能源汽车共享、租赁成为政府、电动车企业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手段,以租带售。32个省市出台的政策里提及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相关政策,但“3万公里”成为相关企业心中的痛。共享运营分两种模式:一种是具备车企背景,主要采取重资产运营,如北汽集团绿狗租车、EVCARD,另外一种是互联网型企业,以轻资产运营为主,如一度用车、壹壹租车等,后者可能会催生新的商业模式,更值得关注。

六、发展趋势和展望

新能源汽车目前的市场渗透率在1.5%左右,按照新兴行业发展惯例,一旦突破3%就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行业正在从政策驱动向基本面驱动的过程。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趋势日渐明显,汽车有望实现从工具到服务的转变,从而衍生出众多新的商业模式,催生更多投资机会。回顾历史,上个世纪汽车刚出现时面临各种质疑和批判,但随后的18年马车被汽车取代。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IOT大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汽车行业未来20年内会出现巨大变化。这是贯穿十年以上的投资机会,值得投资者好好把握。

资料来源:雪球&刘毅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