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空间广阔 Quanergy为解决行业痛点发力
2022-09-19
近年来,汽车领域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汽车变得越来越智能,无人驾驶技术也成为汽车领域备受关注的黑科技。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子化的推进,无人驾驶已经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公司Quanergy在关于无人驾驶方面又有新动态,其官网披露最新消息显示,公司宣布与奇瑞汽车建立合作关系。Quanergy公司加入奇瑞的雄狮智能合作伙伴计划并成为其激光雷达伙伴方,致力于推进中国的自主驾驶和智能城市建设。
众所周知,Quanergy是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LIDAR)传感器和智能传感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次和奇瑞的合作,正是打开了在中国的激光雷达市场。
在近两年,中国研究无人驾驶技术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其中不仅有上汽、长安、奇瑞等传统车企,也有百度、蔚来等新兴力量,这些企业中,有些尚在研发状态,有些已经研发出搭载无人驾驶系统的汽车。
对此,国家顺应潮流,有关智能汽车相关政策陆续出炉。2016年被认为是无人驾驶的投资元年,2017年以来政府相关政策法规出台速度明显加快。
据中创海洋统计,2017年发布的相关文件主要从相对宏观(汽车、人工智能)和相对微观(信息安全、V2X)的层面提出规划和制定标准,而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是站在智能汽车的宏观层面对产业内的细分领域提出规划,规划更专,规格更高;2018年底工信部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强调通信和计算融合的智能汽车产业体系,在车联网层面上做出了中长期规划。
中创海洋认为,2020年将是国内无人驾驶产业即将到达首个政策节点。我们从政策中可以看到1)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要求到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中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市场化应用;2)《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中要求车联网用户到2020年渗透率达到30%以上。

作为汽车制造大国和信息产业大国,我国汽车产业有望在全球无人驾驶汽车的浪潮中实现弯道超车。政策层面上,相关部门领导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力争在国家层面出台无人驾驶发展的指导意见。展望未来无人驾驶市场空间,无人驾驶未来发展空间值得关注。
无人驾驶技术在加速来到所有人的身边,并且将多层次的改变众多人的生活方式。无人驾驶技术的迅猛发展是诸多因素共同促进的结果。
时下,99.9%的汽车并没有无人驾驶技术,美国财富杂志预测,以目前发展速度,在2020年之前无人驾驶汽车不会成为路上汽车的主流。但是杂志同时认为,在2040年时,新生产的汽车中95%也就是9630万辆将实现无人驾驶——这是一个3.6万亿美元的市场。
波士顿咨询的预测相对保守一些,认为可以完全无人驾驶的无人车将在2025年上路,在2035年有无人驾驶技术的新车占据总销量的25%。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预测,2025年我国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达将达15%,2030年全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10%。
此外,无人驾驶技术除了带来汽车、半导体和传感器领域的革新,又可以带动保险、货运、共享汽车和停车场服务等领域,这些服务拥有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
美好的市场前景吸引了高强度的竞争,因此,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互联网巨头,像谷歌、百度、阿里等,都迅速集结资金和人力在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
作为无人驾驶的核心传感器,激光雷达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激光雷达由于抗干扰性强、成像清晰等特点,将成为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信息采集部件。
无人驾驶催生激光雷达新需求。随着无人驾驶的政策空间和市场空间的逐渐放大,激光雷达的市场空间也随之打开。
根据YoleDéveloppement的预测,激光雷达未来5年的市场规模预测,除了测绘、工业传感和机器人的传统市场会保持快速增长,在2022年,用于无人驾驶的激光雷达将拥有近2亿美元的市场,占总市场的六分之一。

市场空间如此之大,那么世面上现有产品可以满足市场需要吗?据中创海洋了解到,以往激光雷达传感器不仅价格高,体积也较大大。最先进的激光雷达单价超过8万美元,最便宜也要8000美元。
价位之高,体积之大等等一直是行业不可避免的痛点,也间接制约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但随着2018年Quanergy公司成功发布全球第一款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S3,以几百美元的低廉价位迅速吸引各大车企的目光,高价位体积大的激光雷达产品成为过去。

Quanergy是一家专注于研发激光雷达的初创公司,早在成立之初就前瞻性的布局激光雷达方向的研究和应用,一直在为解决行业痛点发力。该公司于2012年底,三名联合创始人LouayEldada、TianyueYu、AngusPacala在Eldada家中的车库开启创业之路。其中Eldada是哥伦比亚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博士,专攻低成本、高精度激光雷达方向。
据Quanergy负责人表示,2018年发布的由于S3体积小,传感器可安装在车身或者机器内部,不会影响车辆的美观。量产型S3可实现智能自动化,具备高清的3D感应、分类及追踪能力。目前,S3的价格主要受订购量影响,约为数百美元。未来固态激光雷达产品的集成化水平更高,Quanergy预计其价格将低于100美元。
Quanergy并不满足于只做传感器,其应用领域遍及汽车、数字地图绘制、物流、机器人技术等方面。由于Google率先推出无人驾驶汽车,传统大型汽车厂商开始急迫地寻求跟上脚步,所以促成了Quanergy和汽车厂商的牵手。早在2014年9月Quanery第一款产品M8-1投入使用,当时已经应用在奔驰、现代等汽车厂商的实验车型上,而现如今又与奇瑞达成合作。
与Quanergy合作的OEM(俗称代工)大约有30家,分布在美国、德国、英国、中国、日本、韩国等地。其中,中国是Quanergy非常重要的市场,该公司目前在上海也搬入了更大的办公室,并开始在中国招募工程师,启动本地研发工作,为中国的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中创海洋认为,这两年动作频频的Quanergy或许会在为中国的关注者带来许多惊喜,但激光雷达作为应用在汽车的传感器之一,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随着无人驾驶的发展,相信我们很快就能看到成果。